21 在第八天,婴孩接受了割礼,祂的名字叫耶稣,是玛丽亚怀孕前天使取的。
22 摩西律法规定的洁净期满后,约瑟和玛丽亚把婴孩带到耶路撒冷去献给主, 23 因为主的律法规定:必须把长子分别出来献给主。 24 他们又按照主的律法献上祭物,即一对斑鸠或两只雏鸽。 25 耶路撒冷有一位公义敬虔、有圣灵同在的人名叫希缅,他一直期待着以色列的安慰者到来。 26 圣灵曾启示他:他去世前必能亲眼看见主所立的基督。
27 一天,他受圣灵感动进入圣殿,看见约瑟和玛丽亚抱着婴孩耶稣进来,要依照律法的规定为祂行奉献礼, 28 就把祂抱过来,称颂上帝说:
29 “主啊,现在你的话已经成就,
可以让你的奴仆安然离世了,
30 因为我已亲眼看到你的救恩,
31 就是你为万民所预备的救恩。
32 这救恩是启示外族人的光,
也是你以色列子民的荣耀。”
33 约瑟和玛丽亚听见这番话,感到惊奇。 34 希缅给他们祝福后,就对孩子的母亲玛丽亚说:“看啊,这孩子必使以色列许多人跌倒、许多人兴起。祂将成为众人攻击的对象, 35 好叫许多人的心思意念暴露出来,你自己则会心如刀割。”
36-37 亚设支派中有一位八十四岁高龄的女先知名叫亚拿,是法内利的女儿,婚后七年便开始守寡,之后一直住在圣殿里,禁食祷告,日夜事奉上帝。 38 正在那时,她也前来感谢上帝,并把耶稣的事报告给所有盼望耶路撒冷蒙救赎的人。
39 约瑟和玛丽亚办完了主的律法规定的一切事之后,就回到他们的家乡——加利利的拿撒勒。 40 耶稣渐渐长大,身心强健,充满智慧,上帝的恩典与祂同在。 路加福音 Luke 2:210-40
- 圣诞节是欢庆救主耶稣基督诞生的节日。
- 有人否认诞生在伯利恒的耶稣是基督, 是救主。 他们说, “ 看看我们周遭的暴力, 邪恶,仇恨,和苦难, 这个世界像被拯救了的样子吗?”
- 当玛丽亚和约瑟把满40天的圣婴耶稣带到圣殿里的时候, 希缅和亚拿就立刻认出了那个婴孩就是救主。
- 我们想要从贫穷,疾病,愚昧,战争里被拯救。 但是, 这些苦难的根源在哪里? 舍本逐末不会成功。
- 世界上的贫穷,疾病,无知,战争和人性的种种邪恶 ( 仇恨 暴力 嫉妒, 贪婪 复仇 冷漠 骄傲 淫乱 暴躁 胆怯 狡诈,自私自利 自我中心等等)的根源都来自背离上帝, 想自己做主做王(自我设计人生道路, 自我寻求幸福和满足)的罪性。
- 耶稣要把我们从罪恶中救出来。 “她将生一个儿子,你要给祂取名叫耶稣,因为祂要把自己的子民从罪恶中救出来。” 马太福音 1:21 “耶稣” 意思是“救主”
耶稣怎样成为我们的救主
- 耶稣生在律法之下, 和罪人认同
上帝就差遣自己的儿子借着一位女子降生,并受律法的约束 (生在律法之下)(加拉太书4:4)
按照律法的规定,耶稣受割礼;玛丽亚洁净期满后奉献耶稣, 且献斑鸠或者雏鸽为赎罪祭。
按照律法的规定, “罪的代价就是死亡 (罗马书 6:23、
2. 耶稣痛恨罪, 但是爱罪人 。 祂 “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”马太福音 11:19
3. 耶稣爱罪人爱到底, 替我们赎罪,死在十字架上
罪的代价就是死亡。 (罗马书 6:23)
“上帝赶走了 亚当 以后,就派遣基路伯天使驻守在 伊甸 园东边,又用一把旋转的火剑守护在通往生命树的路上。”( 创世记 3:24 )。 如果人要回到生命树(乐园), 有人就要从天使的火剑下经过。
希缅对玛丽亚说, “你的心则会心如刀割“, 预言耶稣替世人死在“火剑”之下
上帝使无罪的基督担当我们的罪,使我们可以借着基督成为被上帝接纳的义人。 (哥林多后书 5:21)
4. 耶稣从死里复活,替我们打破了罪和死亡的枷锁。
死亡的毒钩就是罪。 但感谢上帝,祂使我们靠着主耶稣基督得胜。 (哥林多前书 15:56-57 )
5. 让死而复活的耶稣在心中做主做王的人就蒙救赎了
“我真是苦啊!谁能救我脱离这个被死亡控制的身体呢? 感谢上帝,祂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救了我!。” (罗马书 7:24-25
6. 耶稣不是独裁者, 祂不会剥夺人的自由, 不会强求任何人接受祂为救主
7. 耶稣要用祂自我牺牲的爱来吸引和拯救我们, 祂给了我们接受祂或拒绝祂的自由和后果。
“这孩子必使以色列许多人跌倒、许多人兴起。
祂将成为众人攻击的对象,
好叫许多人的心思意念暴露出来”
路加福音 2:34-35
8. 这个世界被救赎了吗? 耶稣的复活就是世界已经被救赎的明确无误的信号
耶稣的复活就像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(D-Day); 祂的再来就像是 1945年5月8日的欧洲战场胜利日( V-E Day)。
9. “这个国家 /制度/文明/民族/社会被拯救了吗” 许多人用这个问题来做借口, 否认耶稣就是救主。 岂不知一个国家/制度/文明/民族/社会是由一个个人组成和建立的。当一个个人被耶稣拯救了的时候, 国家/制度/文明/民族/社会的拯救就有希望和可能。
10. 所以, 每一个人要问, “我是不是让耶稣基督在我心里做主做王, 被祂拯救?”
“我是否愿意帮助一个人接受耶稣在他/她心里做主做王?”